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_第121-125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1-125章 (第11/16页)

些沉重。压得朱慈炯直皱头。而吴三桂则穿着四爪蟒袍,头戴金冠,腰系玉带,脚穿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,跟在朱慈炯身边。看着朱慈炯皱眉的样子,轻轻拍拍他的小脸蛋,道:“乖,再坚持一会儿。很快就完事了!”七岁的朱慈炯根本还搞不明白眼前的情况,只是按照吴三桂的要求,按礼成事。看见鸿驴寺官员请万岁出去行礼,又听见外边开始奏乐。吴三桂微微一笑,将御座上的朱慈炯抱起,向正殿走去。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,请他到正殿去,受百官朝贺。吴三桂抱着朱慈炯默默地进入正殿,在乐声中朱慈炯升入宝座,而吴三桂便坐在龙椅边上的绣墩上。堂下文武百官从两边退出,归入班中。依照鸿驴寺官员的高声唱赞,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,行三跪九磕头礼。然后由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大明旧臣缮就地贺表,读完贺表之后,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头,山呼万岁。接着又读了皇上的敕谕,新皇登基,大赦天下,并宣读了朱慈炯登基后地第一道圣旨,改国号为崇武,任辽东王吴三桂为摄政王,在新皇未满十六岁前,主持朝堂大事,接着又对辽东文武官员进行升迁,各师长全部为一品大员,团长则为二品官员,其余将领依次升迁。大明朝原有六部人员及内阁大佬大部分都已死于战乱,幸存的也已不知去,所以朝中六部也俱由辽东人担任,对此任命,堂中百官无人敢出声反对。最后又是百官叩拜,山呼万岁。登基的典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行过了,跟着是奏乐。

    吴三桂带着朱慈炯从宝座上下来,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。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。鸿胪寺官员传呼: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。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,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,但朱慈炯并没有亲自前来,仅仅在御案上设立黄缎牌位,上边用恭楷写道:“大明皇帝万岁!万万岁!”大体上按照大赦天下颁诏的故事,行了仪式。诏书很长,无非就是宣扬大明历代功勋,又对明朝往日的苛捐赋税全部豁免;明朝官吏凡贪污的一定严惩,决不宽恕;奉公守法的一体照旧录用;命南京大小官员定要兴兵伐顺,如有不遵圣旨地,定斩不饶,又传令天下,在登极以前,除掉弑杀父母,大逆不道的,其他不论什么重罪,一律赦免,就连大顺军中军卒只要就地向明庭投降,也是不再追究,但是颁诏之后,再有随大顺逆贼继续顽抗的,决不宽恕,必诛其九族等等。吴智代皇上颁诏。诏书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以后,便放在一个盘子里边,盘子上有一个结头,用黄色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,便算完成了颁诏这件大事。然后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仪式结束后,七岁的朱慈炯累得不行,回到房中,片刻功夫即已坐在椅上睡着了。吴三桂将其轻轻抱到床上,小声的对几名太监道:“你们小心伺侯着,如有怠慢定斩不赦!”

    吴三桂警告了那帮太监宫女后,转身来到偏厅,辽东大小将领早已在此等侯,见吴三桂来此,忙起身行礼,口称:“吴王千岁!”吴三桂一摆手,道:“好了,咱们不行这些虚礼。”看到祖大寿也已回来,问道:“舅父,可曾遇到李自成?”

    祖大寿点头道:“李自成率万余军卒企图闯关,被咱埋伏了个正着,不过按你的吩咐,并未对其赶尽杀绝,杀了他们大多数兵马,现在这些贼军还剩两三千人,已绕路关外,正向山西行进。”“嗯,这李自成现在不过是条小泥鳅而已,虽翻不起大狼,不过咱们正需要他来搅混大明这池水,看看这天下明臣还有多少人会听朝廷号令,咱们也好借此机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,免得日后再生事端。”说完吴三桂又转头向吴智问道:“诏书可曾发出?”

    “已派出近百信使,将诏书发往全国各地,七日内可传遍大明各地!”吴智站起来答道。“好,命各地暗哨仔细打探各路明臣反应,看能有几路兵马奉命北上平乱,同时命大军在京城休息一月,一月后,便是咱们大军南下灭顺的日子!”再说狼狈而逃的李自成,率领着千余残军从关外绕了个大圈子,才来到山西高阳附近,从高山卫入关,终于返回到了山西。一路上不敢停歇,每天日夜行军,终于在五月二日返回太原城。镇守太原的文水伯陈永福到郊外迎接他进城,将晋王府作为李自成行宫。

    未等坐稳,李自成便也接到了大明朝新皇登基的诏书,看着诏书上新皇命南方各路明军兴兵伐顺,李自成也是心惊不已,他对南方的明军也是知之甚详,虽然南方明军中并无什么大将。可却有不下百万军卒。若是以前,这些人根本没放在李自成眼中,只要占了北京,完全可以传檄而定,可如今不同往日,北方还有辽东虎视单单,若是南方明军与其配合,同时攻向自己,自己的日子恐怕就真的不多了。为保山西不失。李自成不顾一路劳累,在宫中召集一次很机密的御前会议。讨论固守山西的方略。他心中完全清楚,自古以来太原是兵家必争之地,能够守住太原,守住上党,守住河东,就可以使全晋巩固。全晋巩固,就可以巩固陕西。当然,河南洛阳一带也十分重要,但如何守住全晋。是最关键的一着棋。可惜现在手中无兵,在山西只有大约二万人,分布在平阳、潞州、寿阳与泽州各处。如今到处不稳,几乎是无地可守。陈永福手下只有四千人,加上新投降的三千人,不过七千之众。死守太原之外,还要分出一部分人马分守代州、雁门、介休、寿阳等地,镇压叛乱,而驻在太原城中地只有一千多人、这情况确实不稳。大家分析了当前形势。都觉得大顺的处境十分不利。现在首先要使山西全省安定下来,才能够防备辽东前来进攻。而山西北方大同是一个门户,如今却已是无兵可派、无将可守,如果大同落入辽东手中,整个晋北就落入敌人之手,太原北边就空虚了。不惟三关不能守,太原不能守,平阳也不能守。就连千里黄河都失去了屏障,处处可渡河。

    而在京城的吴三桂若想攻打山西,最近的路便是从平定州入山西,可这一路上要经过井陉、固关。都十分险要。李自成希望凭借太行山的天险,固守山西,然后力图恢复。只要山西不失守,他大顺江山就不至于失去,一旦创伤养好,就可以重新进入畿辅,夺取北京。但在这种使自己宽心的想法后面也埋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。他不能忘记半个月来他所经历的失败,这是他以前没有料想到的。山海关一战几乎使他地将士死伤了一半,剩余下来的也变成了士气不振地部队。更不料在抚宁、玉田、蓟州、居庸关接连败北,他自己受伤不算,与他多年出生入死的亲信将领一批一批死去,这些事使他想起来就十分难过,也十分害怕。他担心山西如遭敌人进攻,或许无法死守。山西倘若失去,关中也无法固守。还有一件事情也使他感到吃惊和害怕的,是他没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