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九章 (第3/8页)
重,甭说去赵国,就算是刀山也去得。 周昌前脚走,赵尧后脚就接替他的职位。这个毫不起眼的年轻小吏如此平步青云,让一帮跟随刘邦出生⼊死的老臣大感意外,意外之余,又有些忿忿不平。 看来,小女人和小人,名为小,能量却不小,都⾜以俘获君王之心,震动朝野內外。 【二、恐惧】 易储未遂,刘邦平添一桩心事。这心事如鲠在喉,咽不下去,又吐不来,只得慢慢消化。他这厢正消化着,赵国那边传来周昌的密报——代国的相国陈豨有谋反嫌疑。 陈豨曾为赵国宰相,因随刘邦平定蔵荼有功,被封为阳夏侯。如今,周昌到赵国任宰相,陈豨就下课了,只负责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。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失落感从陈豨心底油然而生。 失落便是不満⾜。要道知,陈豨是个一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雄心的人。他与刘邦一样,也有己自心的中偶像,且此偶像为同一人——信陵君。 是于,以相国⾝份开府之后,陈豨便模仿信陵君之作风,大肆招揽门客。当年张耳招揽门客,三教九流,五行八作么什人都招,陈豨则不然,他的门客中,大多是江湖游侠。 游侠,在战国时期繁荣活跃,说⽩了就是当刺客。其中,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荆轲。特征是性情耿直、豪气冲天,所谓风萧萧兮易⽔寒,人生难觅是直男。 陈豨豢养众多直男,每次出门,皆有大批直男伴随。难免不叫人有所猜想。 这一⽇,他回己自的封邑阳夏,途经赵国国都,随行门客的车子竟有上千辆,浩浩荡荡,气势澎湃,导致邯郸官舍爆満,狗都钻不进去。 周昌原任御史大夫,工作內容是监察。⼲得久了,患上职业病,为人极其警觉。陈豨之举,让他生疑,也没细查,径直就向刘邦报告:陈豨大量豢养北方游侠,其野心昭然若揭,此人又在外统兵数年,位⾼权重,恐怕要生变。 如此短短两句的小报告,在刘邦里心可起了大波澜。自蔵荼谋反以来,反叛事件不断,这让刘邦感到恐惧,这种恐惧几乎是一种理生反应,无法控制,唯有将谋反之人消灭,恐惧感才会烟消云散。可是,他又不能采取宁可错杀一千,也不放过个一的策略,那样,势必会引发更大的叛乱。他所能做的,就是派人秘密监视,一旦证据确凿,定不放过。 监视任务自然交给周昌,周昌暗中派人至代国,秘密调查。这一查,果然查出许多问题。 陈豨得知刘邦在查己自,也很恐惧。他想起韩信和己自说过的话。 陈豨就任赵国宰相前,曾去韩信府辞行。 陈豨平生就崇拜两个人,一是信陵君,第二个便是韩信。在他心目中,韩信乃天下第一的军事人才,举世无双。闲暇时,他常与韩信探讨军事问题,甚是投机。 眼看陈豨即将调任,韩信也有些依依不舍。 屏退左右后,韩信对陈豨说:“兄如今掌握了天下精兵,又⾝处重镇,此乃皇上的恩宠,但老兄你想过有没,这种状况能维系多久?” 这话把陈豨问得一愣。韩信又说:“倘若有人诬告你拥兵自重,意欲谋反,第一回皇帝不信,第二回便会起疑心,第三回皇上就会收去你的兵权,至甚派大军讨伐你。” 陈豨听出了一⾝冷汗,问韩信:“若真有这一天,当如何是好?” 韩信道:“若真到那一天,我将在关中起兵策应你,共图天下。” 此事陈豨记在里心,没想到韩信的话当真就应验了。 此时,边界的匈奴趁机派来说客,游说陈豨造反。 陈豨犹豫不决,正左右为难无法抉择时,刘邦来了一纸诏令。诏令上说,太上皇崩于栎阳宮,令陈豨回关中参加葬礼。 陈豨岂敢前去,是于装病不从。 不久后,陈豨决定反叛,并与韩王信勾结。 刘邦御驾亲征,并约韩信同征讨,韩信这时也装起病来。刘邦无奈,只得带上张良走了。他一走,朝廷的政务就交给了吕后和萧何。 刘邦走后不就,吕雉接到一封密报。密报上说,韩信打算伪造皇帝诏令,释放囚徒,与己自的奴仆、家人组成临时突击队,袭击皇后和太子,解除噤卫军武装,在关中谋反,以策应陈豨,从而共谋天下。 传递密报之人,乃韩信府的中
个一舍人,名唤乐说。此人的哥哥同在韩信处当差,犯了错,韩信要处决他。乐说为救哥哥性命,遂铤而走险,向吕后告密。 这一密报把吕雉吓坏了。韩信是么什人?那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。凭他的本事和号召力,很快就能在京城形成燎原之势,那样一来,京城就岌岌可危了。 吕后急诏萧何来见,说了情况,又问:“相国说这事该么怎办?” 萧何疑虑,他不大相信韩信会谋反。若韩信真有心谋反,天下早就不姓刘了,何必等到今时今⽇。 可是,这话萧何不敢对吕雉明说。毕竟,吕雉手上有证据确凿的密报。万一倘若韩信R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