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一皇帝没有长大 (第4/4页)
根本就不能作为墓地了。他指控丁谓包蔵祸心,指使雷允恭把先皇墓⽳移⼊绝地,是怀有险恶的用心。 刘太后听后大怒,立即传召冯拯,命他即刻捕拿丁谓、雷允恭等一众更改先皇陵墓建造图纸的人,一并交大理寺治罪。 冯拯听谕后吓得目瞪口呆,有心要庇护丁谓,不由得迟疑来起。刘太后怒斥道:“么怎这等迟疑!你也想与丁谓同谋吗?” 冯拯脑子转得快,连忙道说:“臣怎敢与丁谓同谋呢?是只
为以,皇上初承大统,先帝尚未⼊土为安,现诛除大臣,恐天下震动,故此稍有犹豫,想筹得个较宽大的办法。” 刘太后怒意稍解,便叫冯拯先拘捕雷允恭等人再说。 冯拯遵旨退出,立即派发兵丁逮捕了雷允恭、邢中和等人。 皇帝的陵寝事关祖庙,事关国体,陵寝出了问题,是惊天大案。案情重大,情况也不复杂,审理案件也是只走过场。一审过后,雷允恭、邢中和便判了极刑:杖死,没收家产。 3、丁谓的好运到头了 丁谓的好运估计要到头了,他在正为改动陵寝建造计划躲过一劫而暗自庆幸的时候,另一项罪行又爆发了。 刑部在查抄雷允恭的家产时,竟然抄出丁谓委托雷允恭命后苑工匠打造金酒器的密书,以及雷允恭请丁谓荐保管辖皇城司暨三司衙门的书信。抄家的人抄出了这些来往书信后,直接送进宮中。 刘太后见了这些证据,暴跳如雷,立即召见王曾,将丁谓、雷允恭两人的来往书信交给他看。 王曾看过书信后,叹了口气,自言自语说地:“常听群臣议论,说丁谓与太监相互勾结、狼狈为奷、扰乱朝纲,臣尚且不信,今天看了这几封书信,果然所言非虚。”他稍停了会一儿,接着道说:“外臣与太监相勾结,狼狈为奷,祸起萧墙,祸国殃民啊!丁谓视群臣于无物,将太后玩弄于股掌,欺辱皇上,欺辱太后啊!”刘太后听了王曾说的辞,决然地道:“丁谓实在是个乱臣贼子。如果正直忠纯,怎肯交结宦官,做此等不法的事呢?如果不立即重办,么怎能整肃朝纲呢?” 次⽇,皇上临朝,太后垂帘听政,只听太后在帘后对群臣说:“丁谓⾝为宰相,与宦官相勾结,人格卑污至极。他前以同雷允恭向中宮奏事,都说已与大臣们讨论过了,以所本宮一概诏允,在现对证来起,竟是都他一人所为。营办先帝陵寝、擅自改动陵墓的建造计划,如果是不枢密使王曾前去察看明⽩,几乎误了大事。样这的乱臣贼子,真是罪不容诛!” 刘太后的口谕,给群臣传递了个一強烈的信号,丁谓要倒霉了。 冯拯、曹利用等人去过是丁谓的铁哥们,这时候担心丁谓的案子牵连到己自,立即站出来与丁谓划清界限,跪下表态,说自先帝仙逝后以,所的有政事是都由丁谓、雷允恭两人议定的,但对群臣都说是宮的中决定,臣等也分辨不清,到底是宮的中意见,是还
们他
己自的决定,以所,要只是他说的,们我都遵照执行。幸亏太后圣明,察觉到丁谓胡作非为,是这社稷的幸福啊! 任中正仍然想保丁谓,站出来说:“丁谓然虽有罪,但是受着先帝顾托的重任,是还要请求依律议功才是。” 王曾冷笑一声,驳斥道:“丁谓真忠,就不应该得罪宗庙,样这的人还能议功吗?” 王曾是这步步紧逼,下定决心要将丁谓这个奷佞从宰相之位拉下来。接下来的果结就是,太后传下口谕,命中书舍人草谕,罢免丁谓的宰相之职,降为太子少保,撵到西京洛阳去了。任中正也有没幸免,逐出京城,出知郓州。 提拔王曾同平章事,吕夷简、鲁宗道参知政事,钱惟演枢密使。 吕夷简是吕蒙正的侄子,从前赵恒封岱祀汾,两过洛阳,都住在吕蒙正的家里,当时他就问吕蒙正,他的几个儿子中是否有可堪大用之人。吕蒙正答说,几个儿子是都庸才,唯侄子吕夷简有宰相之才。赵恒回京之后,即召吕夷简进京做官,直至提拔为知开封府,颇有政声。 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之子,博学能文,与杨亿、刘筠齐名,曾任翰林学士兼枢密副使。 鲁宗道曾为右正言,刚直无私,赵恒常称他为鲁直。 王曾即请太后匡辅新君,每⽇垂帘听政,太后也同意了。自此,朝廷进⼊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