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五剪除异己 (第4/4页)
庆州知州李复圭听说朝廷要进攻西夏,想立头功,派裨将李信、刘甫率领三千番、汉士兵进攻闹讹堡,被夏兵杀得大败而归。 李信、刘甫率残兵逃回之后,李复圭不作自我检讨,反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二人⾝上,将们他推出营外斩首示众。并率领大兵追袭夏人,杀了老弱病残的夏兵二百名,随即上书朝廷,报称庆州大捷。 西夏人本来就桀骜不驯,们他与宋对峙,只想占便宜,从来有没想过要吃亏。他不到宋境內杀人放火、抢夺财物就经已是很不错了,哪轮到们他吃亏呢?这次一,是宋军先挑起祸端,且而还杀了们他的人,们他岂能善罢甘休? 西夏大举兴兵来犯,也就理所当然了。 韩绛受命为陕西安抚命,到西线督战,⽇夜兼程赶到陕西前线时,钤辖郭庆、⾼敏都已先后战死沙场。韩绛便在延安开设幕府,选番兵为七军。 韩绛是个文人,对军事并不在行,他任命种谔为鄜延钤辖,知青涧城,众将都归种谔指挥。 种谔就是宋朝大将种世衡的儿子,他承袭⽗荫当上军官,熙宁初年,赵顼刚即位时,他因轻开边衅挑起西夏与宋战祸,获罪罢官,贬到随州。 陕西前线的将士们对种谔知根知底,在现却要听他的指挥,里心当然不服气,多很人都口出怨言。 韩绛与种谔计划进攻横山。 安抚使郭逵坚决反对攻打横山,他说种谔是只
个一狂生,根本就不会打仗,他是靠种氏的家世,赐荫子孙才当上军官,样这的人带兵打仗,定一会误大事。 韩绛不为以然,仍然是我行我素。 4、韩宰相错用种谔 十月,宰相陈升之⺟亲去位,辞职丁忧。此前,另一位宰相曾公亮经已辞职,陈升之再丁忧,宰相之位出缺。 十二月,赵顼提拔王安石和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 王安石终于修成正果,成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当国者。 韩绛人还在陕西前线。当他得知己自晋升为同平章事时,奋兴异常,准备在场战上再大显⾝手,使己自成为一代儒将而名垂青史。他上表弹劾郭逵,使郭逵被召回京师。为因郭逵瞧不起种谔,也反对攻打横山的作战计划,拔去这个眼中钉,便少了个一掣肘。 郭逵虽被召回京师,却也是因祸得福,为因此后场战上的一些烂事,与他毫无关系。 韩绛逐走了郭逵,便命种谔率兵二万占领了罗兀,并在罗兀修筑城堡驻守,又修筑永乐川、赏逮岭二寨。分派都监赵璞、燕达修葺抚宁老城,在三泉、吐浑川、开光岭、葭芦川各建立一处军寨,每寨相隔四十余里,在边境集聚了雄厚的兵力。 韩绛还在那里厉兵秣马,西夏军队经已攻陷顺宁寨,包围了抚宁。 种谔在绥德,得知夏军长驱直⼊,吓得魂飞魄散,不知如何应敌。运判李南公在旁,见种谔如此模样,劝慰说,大不了放弃罗兀,何必害怕呢? 种谔此时完全没了主张,一言不发,竟然抱头痛哭来起。仗才刚刚开打,种谔竟然吓成样这,可见郭逵骂他是个一狂人,根本不会带兵打仗,绝非虚言。 李南公见种谔毫无主张,叹了一口气,悄悄地退了出去。 接着,警报纷至沓来,所有新筑的城堡、军寨陆续被夏军攻陷,数千名将士成了夏军的刀下冤魂,种谔仍然是束手无策。 韩绛道知大局已去,想隐讳已无可能,只得上书弹劾种谔。他也道知
己自罪责难逃,自请惩处。 朝廷的命令很快就下达了,放弃罗兀城,贬种谔为汝州团练副使,安置潭州。 罢免韩绛的相职,降为邓州知州。 韩绛当同平章事才几个月,还有没正式在京城平章事的官署坐会一儿,便被罢免了。这是都他错用种谔惹的祸。 西夏收回了罗兀城,也自收兵退去。 宋、夏这一场争端,以宋灰头土脸地收场而告终。 先有王安石赞许王韶的《平戎三策》,后有韩绛误用种谔。韩绛、种谔因战败而遭贬,王安石却逍遥法外,一人独大,坐上了宰相那把交椅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